查看原文
其他

鲁旭 | 静

时光捡漏 您生活的笔记本 时光捡漏 2021-07-31

您生活的笔记本

点击悦读更多精彩

关注


有好些年了,人们一直吵吵着没有一块安静的地方。小宝宝想睡觉,嫌窗外的大孩子吵;大孩子想玩手机,嫌身边的父母亲吵;父母想看一会儿球赛,嫌收拾屋子的老人吵;老人想安静一会儿,嫌电视和手机吵。睡觉的嫌跳舞的吵,开商店的嫌小贩吵,走路的嫌汽车喇叭吵,躲到公园去,又嫌自乐班唱戏的吵。似乎全世界就没有个能让人安静一会儿的地方。

人人都想找一块安静地方,人人又都按照自己的爱好和兴趣寻找安静的地方。你看见那棵树枝繁叶茂,团团如伞,就兴冲冲地到树荫下打太极拳,很快就有人到树荫下抖空竹;你到空旷处踢毽子,很快就有人在旁边打羽毛球;你到公园里走步,很快公园里到处人头攒动,林荫小道上也是摩肩接踵。人人都觉得和别人在一起不安静,但人人都往一块儿撵。于是就有别出心裁的人想起了“禅静”,有事没事往丛林里跑。结果到了古刹一看,还是人满为患,觉得这兰若也不安静了。“不是说佛家讲清静嘛,怎么寺院里也这么吵!”其实佛家讲的是心静,与外界环境是否安静关系不大。如果寺院里真的像凡人想像的那样清静,没有凡夫俗子出没,只有青灯黄卷,磬鸣鸟语,也就没有人供养诸佛菩萨,那些大德高僧就只好外出托钵,道场也就没法存在了。

对于静,古人比我们省悟得要彻底。陶渊明在《饮酒》诗中就说:“结庐在人境,而无车马喧。”人境自然是有人的地方,非但有人,还是人人向往的热闹地方。住在这样的地方而没有车马的喧闹声,会是真的吗?非也,只是他一个人听不到车水马龙带来的喧闹声,别人还是会听到的。“问君何能尔?”他的回答是“心远地自偏”。要问他为什么听不到,他说那是因为心远离了车马,地方自然就变得偏僻了。其实,有意地不去关注,车马还是会吵得你心烦。只有真正从心底里不再关注车马,把注意力转移到其它方面,才能真正做到心远,才能忽略掉聒耳的喧嚣。那么,注意力往哪儿转移呢?那可就多了。“采菊东篱下,悠然见南山”,往近处找,你可以看一看不与百花争芳春的菊花,往远处寻,你可以抬起望眼,慢慢地欣赏南山的沉稳凝重,让灵魂和大自然交融。当你真正做到神游南山的时候,你就会发现,这里边的乐趣多着呐!“山气日夕佳,飞鸟相与还。此中有真意,欲辨已忘言。”到了这个境界,你也用不着对人解释什么了。这还不够静吗?当然,陶渊明的这种静显然太清高了一点,我们这些个凡夫俗子只能向往,却很难做到。

李白的境界就比较接近凡人:“问余何意栖碧山,笑而不答心自闲。桃花流水窅然去,别有天地非人间。”能够有人来问,自然不是他一个人独处,别有的那一方天地,也就只能在心里了。还有崔颢的“暮从碧山下,山月随人归”就已经是用躲的方法硬寻清静了。赵嘏的“月影缘山尽,钟声隔浦微。星残萤共映,叶落鸟惊飞”,看来是已经找到自然中的真静了,但这种静,在全民旅游的今天,恐怕是很难寻找到了。如果真有一块地方清静得落叶都可心惊得鸟儿飞起,恐怕人也就进不去了。就是偶尔找到这么一处地方,人们也会趋之若鹜,立马就会成为旅游胜地,要不了多少时间,不要说清静,只怕又会人满为患了。这不,有人说乡下可以找到回归田园的感觉,乡间的小路上各种小车就排起了队。有人说山里可以远离尘嚣,浅山的沟凹里便扔满了矿泉水瓶子和各种颜色的塑料袋。甚至有胆儿肥的,不听劝阻直冲大山深处,弄得救援大军踏遍青山,还不一定能找到活人。

尽管清静难寻,人们还是在不断地变着法儿寻觅,旅游就是刻意寻觅清静的一种方式。工作忙得身心俱疲,趁着假期出去转转,放松一下,这是享受精神上的清静。在家里呆得久了,成天被婆婆妈妈的事缠得晨昏颠倒,出去转转,换个环境,让身心得到安宁,也是一种静。就是那些没有条件去逛名山大川的乡下老太婆,被家里的柴米油盐和儿女私事搅得六神无主,也要抽个空儿到稍远一点的庙上去“朝山”,给不会和她抢着说话的尊神说说心里话,寻得心灵上的一点安慰,这也是一种静。

我也和大家一样,成天向往着清静。虽然受条件限制,没有刻意去寻找,但那心时时刻刻都在追求着清静,留意着清静。偶然之间,在凤翔城内比较热闹的大街旁,我却遇到了一块非常清静的地方,而且清静得让人感动。

那一天我沿着秦凤路步行逛街。走在路上,时刻警惕着身旁飞驰的汽车和电动摩托,还要操心拿着手机直撞过来的行人。半个小时的路程,我已经走得汗气熏蒸,只好绕到比较清静的墙根,想停下来休息一会儿。一拧头,我发现明亮的玻璃幕墙后边,规规矩矩地坐了十几个人,安安静静地在那儿看书。他们专心致志,虽然只隔一层玻璃,却没有人注意我的存在,没有人注意玻璃外的喧嚣。我忽然怀疑图书馆在沿街的窗户上装上了隔音的单向玻璃,外边的光线可以进到室内,屋里的人却看不到街上,更听不到外边的喧嚣。出于好奇,我移步院内,悄悄地进了那间阅览室。一踏进门槛,我自己先脸红了,看来青年时看的那些个小说彻底把我引到糜子地里去了。这玻璃还是普通玻璃,只是厚了点而已。外边的景物历历在目,声音却真的小了点儿。不过,也只是比大街上小了点而已。既然进来了,就不能立即转身出去,那样,我偷窥隐私的行为就昭然若揭了。我扫了室内一眼,见没有人留意我的到来,心里才稍微舒畅了点。为了面子,我也拿起书来翻了几页,就悄悄地溜了出来。我发现我不能在这里呆下去,这里的人都领会到了陶渊明的高招,于闹市中寻到了幽静,而我却是俗人一个,到了宝地却静不下心来,只好溜之大吉了。

回来之后我细细地玩味这次贸然闯入图书阅览室的经历,却悟明白了一句话:书中的黄金屋和颜如玉我没有碰上过,但书中的清静却是实实在在的。




作者简介   


陕西凤翔县人,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,陕西省戏剧家协会会员,陕西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,陕西省民俗学会理事,凤翔县作协主席。1978年开始发表作品,著有《风流街》、《下乡纪事》等小说作品,《二娃审案》等戏剧作品,《凤翔民俗》(上下卷)等。

精彩悦读


李强|即将走出人生的夏天

鲁旭:后屯桃花源记

魏晓婷|东湖情思

芮晓枫 | 长安偶思(三首)

鲁旭|西南旅行诗文之一:蜀道梦破

鲁旭:西南旅行诗文之二:雨中参佛

鲁旭 | 西南旅行诗文之三:成都梦圆

鲁旭 | 西南旅行诗文之四:大邑雾中山

鲁旭|西南旅行诗文之五:刘文彩庄园

鲁旭|西南旅行诗文之六:重庆,重庆

鲁旭|西南旅行诗文之七:瞻仰大足石刻

鲁旭|西南旅行诗文之八:游长江三峡

鲁旭|沁园春  中秋有感

鲁旭|看戏


责任编辑丨  辛   克

文字审核丨  濯   尘

公号维护  魏晓兰


捡拾生活点滴,留存美好记忆!

欢迎加入『时光捡漏』原创文学平台,编辑部将于10月下旬举办第三期线下读书会,敬请关注,欢迎参加!

投稿邮箱:sgjltougao@sina.com

编辑微信:google19820728

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